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3集课程复讲

李少容学长

  
    世界、社会、家庭的安定就在每个人的一念心念。假如每个人都很自私,就会造成竞争、斗争的局面;假如我们处处能替人着想,社会就会和谐。

    我们中国人讲“五福”,其中有一福叫“善终”。现在的人能“善终”的不多,因为现在的人比较自私,常常患得患失,到临死都还很执着、有很多事情都放不下,平时又不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,更不懂得积福,福很薄,所以没办法“善终”。而古代的人存心比较厚道,时时心存善念,对物质、功名利禄看的很淡,所以离开的时候很轻松、很安祥。

    人的一生在哪些时段比较有价值、可以造福社会?很多生涯规划都谈到从二十岁到六十岁。其实一个孩子从小就接受圣贤教诲,甚至在妈妈的胎中就听这些圣贤的经典,可能刚会讲话就念“弟子规 圣人训”,那么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在弘扬圣教,他的生命从一出生就很有价值,长大后他的智慧与日俱增,到老都很有价值,甚至越老越值钱、例如:释净空教授、孔老夫子、范仲淹,他们的生命永远不会结束,因为他们的精神是超越时空的。
    
    刚才提到,假如我们处处替别人着想,就能和谐社会。那么怎么培养一个人能处处替人着想呢?再进一步思考,一个人连对父母都不孝敬,他会对其他人恭敬吗?不可能,因为父母是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。孝敬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,“不爱其亲,而爱他人者,谓之悖德。”意思是不爱他的父母,而去爱护其他人,这是违背道德的,是不可能出现的。

    所以孝对一个人很重要,一个人如果没学到孝,他的恩义、道义的态度不能形成。所以教育要从孝教起,《孝经》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开示:“夫孝,得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”孝是德行的根本,教育要先从孝开始。找到了问题的根本,事情就好办。《论语》也说: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,孝悌也者,其为人之本与。《弟子规》这本书也是从孝教起的,“入则孝 出则悌”是扎孝的根。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